新闻报道的创新表达伴随着新技术的融入不断发展,产品形态打破传统束缚,由静态到动态、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多元,创意与想象空间被无限拓展,跨域技术应用已成为新常态。动态海报、长图、H5、AI交互、重力感应、VR沉浸式体验等表达方式不断刷新受众的体验。
面对传播技术、传播形态、传播格局的深刻变革,重大主题报道如何出新出彩、打造爆款是当前主流媒体面临的重大挑战。
笔者结合近年来获得中国新闻奖的融合创意作品,包括自己参与创作的两件获奖作品,试作分析讨论。
移动互联网用户经过前些年的高速增长已进入相对稳定区间米乐m6官网,媒体间争夺用户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主流媒体不断在传播力、影响力上下功夫,这就对媒体内容的制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哪些题材思想含量高、内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哪些题材文化品位高、受众喜闻乐见,考验着我们的新闻敏感度和专业洞察力。
区域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对区域化资源的占有,包括与本地党政机构的良好关系、熟知本地风土人情、对本地用户的深层次覆盖等,最大的劣势是面对全国性重大主题,在资源协调、报道视角、认知高度上有短板。因此,区域媒体应在选题上扬长避短,深挖本地重大主题报道资源,跳出传统思维模式,抵达用户内心,建立与用户的深度共鸣米乐m6官网,努力做到选题“有意义”、表达“有意思”。
选题“有意义”就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体现党的意志、反映人民的心声,这也是重大主题报道的起点。
对主题的准确把握,某种程度上决定作品的格局与高度。时代主旋律和政治大局需要丰富、全面的阐释,题材的选择尤为重要,它可以不是突发新闻,但一定要具有典型意义,有广泛深刻的社会影响力。需要我们把国家重大战略和本地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通过小人物反映大主题,把目光放在自己熟知的领域,做普通人身边的新闻。
《百年百篇 留声复兴之路》是华龙网与重庆市地方史研究会合作推出的重大主题报道作品,作品立足本地,深挖重庆地区红色资源,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英雄故事,深刻揭示了“中国为什么能”的密码,该作品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一张照片背后的这七年》讲述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村民7年来的生活变迁,反映习提出的 “精准扶贫”重要论述给中国扶贫事业带来的巨大指引作用。该作品深挖本地素材,从一张合影切入,构思巧妙,细节丰富,饱含感情,最终获得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表达“有意思”就是作品创意巧妙,能够引发受众的共情共鸣,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做到“有意思”的关键是创新,创新既无止境也无定法,其着力点应放在思考用户在信息、情感和价值方面的多维需求上,把内容、技术与艺术巧妙结合,实现从事实传播到情感共鸣再到价值共识的三级跃升。
人民日报新媒体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推出的《新千里江山图》就是“有意思”的代表。作品以《千里江山图》为创意来源,以第一视角入画,巧妙融合了绘画、戏曲、书法、民乐等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给网友描绘了一幅新时代的千里江山图。场景气势恢宏,实现了内容与表达方式的完美契合。
重大主题报道是围绕党委政府重大决策、战略部署和社会热点等策划的正面宣传报道。参与的媒体多,报道的形式多,同质化比较普遍。为避免出现“千人一面”的窘境,应突破程序化和模式化的思维定式,强调互联网思维,重视用户感受。
首先是转变思维方式。针对特定内容,用互联网思维设计特定表现形式,结合新媒体技术,根据地方产业特色、文化特性以及风俗习惯等来确定表现风格。充分利用新技术工具打开思路,在了解用户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提升用户阅读体验。
其次是内容的深度挖掘与新颖独特的报道视角。在社交媒体时代,受众对于信息的渴望不再仅限于新闻事件本身,而是更期待看到表象后面不为人知的故事。对此,报道时应以独特的视角切入,摒弃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更加开放多元的思维方式,通过设置悬念、营造气氛等手法,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特性,引发受众阅读的兴趣。
2021年,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之际,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推出融媒体作品《有“棚”自远方来》,聚焦的是山东干部扎根雪域高原、带领藏族群众通过种大棚蔬菜脱贫致富的故事。属于重大主题报道,多年来涌现出不少先进典型,但大多数报道落入俗套,如泥牛入海。
《有“棚”自远方来》第一个创新点是极具藏族风格的场景。该场景是根据故事发生地的文化特点设计的,极大增强了辨识度。由于时间跨度长,涉及九批干部20多年的奋斗历程,影像资料并不完整,作品采用了手绘长卷的表现形式。创作灵感来源于藏传佛教中的唐卡,采用大量带有光影变化的勾线,用色大胆、对比强烈,很容易把受众带到雪域高原。
第二个创新点是小切口、低视角,作品从普通的藏族群众围绕人是否能吃蔬菜的争论出发,逐步展现干部面对困难、面对质疑,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批一批接着干的精神。这种低视角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让受众了解到贫困地区藏族群众与干部的思想差距,而后的“把臂传授、星夜运苗、大学生回乡创业”等感人情节则是内容的深度挖掘,向受众展示了西藏蔬菜产业迅速发展背后的故事。
作品采用年轻人乐于接受的表现方式,点击进入 VR实景参观现代化蔬菜大棚,漫步其中、身临其境。该作品后来获得第32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情感是新闻传播的基础动力,大多数融媒体新闻都围绕大众情感进行制作。找准重大主题传播与人民生活和大众感受的连接点、引发受众共情共鸣是融合创新产品成功的关键一招。
与传统新闻报道形式相比,融媒体新闻通过强大的技术支撑,在报道中加入声效、动画、视觉特效、互动等新技术手段,在内容感染力上更具优势,更能提升作品的亲近感和可读性。
如何创新情感表达?一是从选题的细节中、叙事的角度中努力寻找或点燃打动人的情绪或情感。人的情感、情绪有很多种,包括欢喜、温暖、激情、悲痛、感动等。好的作品在叙事过程中应像电影导演一样把握受众情绪的起伏,让受众随着作品进度一起欢喜一起感动,用真实、贴近的影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二是用最恰当的表达形式去触发、点燃受众的情绪。网页技术的跨界应用让融媒体产品突破传统载体限制,可以借鉴戏剧、戏曲、电影、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将动画、音乐、音效、同期声等各类渲染手法融入H5页面中,从而使受众情绪达到高潮,在情感共鸣中形成价值共识,并扩大新闻议题的传播广度和深度,凸显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的积极作用。
大众报业集团融媒体中心2020年创作了题为《同舟》的H5产品。该产品以一个救人的小故事为切口,讲述了山东荣成院夼村渔民驾驶渔船60年风雨无阻为驻苏山岛官兵义务运送物资、接送官兵的故事。60年过去了,第五代拥军船即将下水起航,如何做好报道?如何全景式呈现60年的风雨历程?找准与用户的情感连接点,营造共情共鸣空间是“破题”的关键。
主创团队由策划、视觉特效、拍摄、技术等多个部门的采编人员组成,4名记者赶赴海岛实地采访,后方策划和编辑则通过多种渠道整合梳理资料,同时展开头脑风暴,与技术人员一起,根据前方记者反馈的情况不断调整创意。
五代拥军船,六任拥军船长,船上、岛上、渔村、海边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如何表达?整个故事的情感节奏如何控制?最终,我们以故事的核心 “拥军船”为主线,其他小故事围绕主线按情节起伏变化非线性分布,给用户更大的选择空间。
从父亲出海捕鱼遇难,妻子女儿冒着寒风在海边哭喊,到得知被救起后的激动;从老船长的临终遗言,到战士对渔民的深厚情谊,无时无刻不在感动着读者。故事情节起伏跌宕、动人心弦,读者的心也一直被牢牢抓住。
这种酣畅淋漓的体验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被荣成市院夼村引入该村双拥事迹展馆,成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拥军教育的生动教材。这个作品之所以让大家热泪盈眶,引发内心深刻共鸣,其原因就是找到并建立了与用户心灵沟通的桥梁。
情感的营造不仅靠巧妙的叙事结构,还要靠设计上的创新。作品采用横屏滑动的方式呈现,以手绘形式为主,根据情节需要中间插入了视频、VR、互动留言等,拓展了叙事维度。
故事开始,苍茫的大海上波光粼粼,大海的这边是渔村,那边是海岛,一声鸣笛,现代化拥军船正式起航,手指滑动,透过云层,映入眼帘的是一叶孤舟在苍茫的大海上捕鱼,一下把受众的目光带到了1960年……“船在画中走”,画面与文字浑然一体,同时加入海浪喧哗米乐m6官网、海鸥鸣叫、电闪雷鸣等声效,烘托出当时紧张的气氛,让人身临其境。其中五代拥军船、六任拥军船长全部采用线描形式,一幕幕滑过,生动地呈现了60年不平凡的航程,谱写了一曲“民拥军 军爱民”的时代赞歌。
作品发布后受到用户的广泛欢迎,弹幕评论达上万条。作品荣获第31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思维不断重塑着内容生产理念和表达方式,创意壁垒和思维界限也不断被打破,有很多前沿技术被应用到重大主题报道中,赋能内容实现“破圈”传播。
传统的报道方式基本是“我说你听”,缺少互动的单向传播,融媒体打通了底层逻辑,借助技术力量,相同的新闻内容可以用全感知的方式来呈现。目前以文字、图画、音频、视频为主的“多模态”元素,主要涉及视觉、听觉,未来很有可能出现融合了嗅觉、触觉、味觉等的完全沉浸式的全感知媒体。
一是重交互。在产品的设计与制作中加强与用户的关联,重视用户的参与度,让用户不再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能够在社交媒体平台表达、转发和重聚观点,在互动中不断放大影响力。
二是重体验。让用户在获取新闻资讯的同时获得好的体验。运用新技术让新闻报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图文传播,让场景变得更加生动、新奇,不断颠覆受众的视觉感知。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
三是重服务。体现融媒体产品“新闻+服务”的特点,在报道中通过技术植入轻应用,为受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为社会公共服务治理提供互联网时代的解决方案。
大众报业集团不断探索新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前瞻性研究和应用,不断尝试“新闻+服务”的运营模式。集团融媒体中心创作了题为《相见》的H5产品。
2022年2月,大众日报蹲点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战事匆忙,一些烈士就地掩埋,有的连姓名也没有留下,这也成为烈属永久的遗憾。据统计,我国有196万余名登记在册的革命烈士,有明确安葬地的仅55.9万名。仅在山东,就有无名烈士7万多名。为弥补烈属心中的遗憾,主创团队决定打造一个服务平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烈士寻亲,为烈士画像,让年迈的儿子与父亲隔空“相见”,让垂老的妻子与丈夫再度“重逢”。
为了增强用户体验,集团融媒体中心跟山东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合作,挑选了一批代表性案例,请模拟画像专家为烈士画像,然后从中选出8幅,用AI与画像仿真技术高度还原烈士的相貌,使其具有真人皮肤一样的质感。同时,将烈士故事制作成手绘长卷,用新媒体技术编写特效动态,让烈士的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受众仿佛能与先烈进行“跨越时空对话”。
这种新技术给烈士家属带来的震撼是前所未有的,熟悉的面容再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自己面前,让109岁的老妈妈瞬间破防,时隔74年一眼认出烈士儿子画像,一声声呼唤让在场人员无不动容。这种新技术带来的体验拉近了烈士与家属、受众的距离,这也是该产品火爆社交网络的重要原因。
《相见》强调“新闻+服务”的特点,借助H5技术,用代码编写前端入口,建立后台数据库,通过超强算力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把有效求助信息直接反馈到退役军人服务机构,接到即办,帮助烈属完成心愿。诸多烈属通过《相见》应用平台为亲人画像,极大告慰了烈士及家属。
截至目前,该平台已接收上百件求助信息,经核实、检录已陆续办理30余件。目前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求助信息持续增多,总点击量达到220万。线下,《相见》作为“践行雷锋精神 讲好英烈故事”主题党、队共建活动内容走进校园,现场师生观看后深受感动、备受鼓舞,纷纷流下热泪。2023年,《相见》平台被中央网信办评为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
创意无限,创新永远在路上。在H5、数据可视化、VR、AR、MR、AI等技术全面应用的当下,主流媒体唯有打破思维的疆界,不断拓宽融合新闻创新表达之路,树立用户思维、改善用户体验,才能让优质的内容占领社交网络,让正能量产生大流量。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5月号,原标题为《重大主题报道在融合新闻中的创新表达》,参考文献略。米乐m6官网米乐m6官网米乐m6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