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系我们
  • CONTACT US
  • 电话:400-123-4567
  • 传真:+86-123-4567
  • Email:admin@youweb.com
  •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 有数|媒体报道中哪些职米乐m6官网业容易被男女有“别”?
    浏览次数:    所属栏目:【媒体报道】    时间:2024-10-08

      波伏娃的这句经典语录指的并不是女性的生理性别,而是“社会性别”。“社会性别”是一种以社会性的方式所构建的社会身份和期待,这一理论认为男女两性所承担的性别角色是在后天的社会文化的制约中形成的,这也揭示了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实质[1]。

      新闻报道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者,既反映了社会性别的内容,也影响着社会性别的形成,或许你注意到过新闻报道中的性别标签的表现差异吗?比如说,比起“男司机”,“女司机”是否更经常出现?那么,比起男性米乐m6官网,女性在新闻报道是否正处于被过度强调性别差异?新闻报道对女性的形象构建是否正是女性被“变成女人”的写照?

      带着这一连串问号,我们在慧科新闻搜索数据库中,分别收集了2015年4月9日至2020年4月8日期间各个职业的新闻报道中带有男女性别标签和不带有性别标签的相关数据。

      从多个维度分析后,我们发现,新闻报道中确实存在着对男女性别身份的呈现差异,女性在报道中更容易被强调其性别身份,同时,在这样的整体趋势下,不同职业、不同媒体以及不同时间段的数据又有所差异。

      而在新闻报道对女性的形象构建中,也呈现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对女性身份的强调,这一定程度上正是由社会中长期以来所构建的女性的社会形象和对女性的期待所致。

      我们选择从“职业”出发来寻找考察对象,因为不同职业之间的分布是比较平行与多样的,能够涵盖更大的范围。而根据报道数量的排序结果,下图是26种在过去五年中相关报道数量上千的职业。令人感到些许意外的是,“记者”一职的报道数量高居榜首,因此我们也随机抽样查看了标题中出现“记者”一职的报道,确实有不少是以“记者”为主角的新闻。

      (说明: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全》中66个中类和“中国100种常见职业”的信息后,我们共整理出106种职业作为考察对象,具体请参见附录)

      除了记者,教师、司机、医生、律师、教授、警察等职业也是新闻报道的标题中最常出现的职业。这些职业的社会熟知度相对而言也比较高,在人们对经常见报的职业的印象中,往往就有这些职业,但是从报道的数量差异来看,或许这种熟知正是因为它们更多地掌握了“媒体”的话语。

      那么这些备受新闻报道关注的职业是否与性别标签相关呢?我们统计了这些职业报道中,标题带有性别标签的报道数量,做成了一个新闻报道职业性别标签红黑榜,除去报道总数少于100的职业后,还剩58个职业。

      从单个职业来看,带有性别标签的报道数量和其占报道总数的百分比不一定成正相关。比如记者、律师、教授这几个职业报道总数和带性别标签的报道数量都比较多,但是从百分比来看,带性别标签的报道数量仅占其总数的0.87%、0.42%和0.54%。

      对比发现,从总体上来看,得到媒体关注较多的职业,相应地也会更多地被冠以性别标签进行描述。比如司机、教师、警察、演员、医生、护士等职业都是在报道总数排行榜中位于前列的职业,在性别标签红黑榜中,这几个职业带性别标签的报道数量也位于红榜前列米乐m6官网。

      为了进一步观察媒体对相关职业的报道在性别上的倾向,本文分别计算了各个职业带有男性标签和女性标签的报道数量占该职业总报道数量的百分比,并取“男性百分比-女性百分比”的绝对值,绝对值越大,说明该职业报道的性别偏向越明显,下图是按绝对值大小排序后的结果,图中呈现的是百分比差值大于1%的职业。

      总体而言,在各个职业带有性别标签的新闻报道中,女性标签被强调地更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媒体新闻报道总体上具有一定的性别偏向。

      其中,男女标签化报道数量差距最大的职业是“法医”,在所有对法医的报道中,出现的性别标签均为女性;除了法医之外,服务员、会计、乘务员、科学家、程序员等不少职业的性别标签也都只限于女性。而演员这一职业带有男性标签的报道数占该职业报道总数百分比是最大的,超过了2%,但仍不及女性的一半 。

      我们也注意到,报道总数和带性别标签报道数排名都靠前的记者这一职业在此却未上榜,说明在记者这个职业的报道中男性标签和女性标签的数量是比较平衡的。可见媒体并非不能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对男女不同性别身份的平等对待,但是在整体的社会性别的构建中,仍然因为种种原因在报道中对女性性别身份进行了更多的强调。

      为了观察不同性别标签职业报道的正负情感偏向,我们根据慧科数据库的正负关键词检索,统计出了所选取的106种职业共计132490篇报道中,负面关键词、无负面关键词的报道数量。负面关键词包括通用的负面关键词与具体指向政务、企业、社会、人物、行业这五个方面的负面关键词,如对违背法律规范、道德伦常、主流价值观的行为的一些表述词“被捕”“被抓”“起诉”“炫富”“纨绔”等。

      在这些职业中,男性、女性各自有哪些职业的报道出现负面关键词最频繁呢?我们分别统计了男女职业报道中含负面关键词较为集中的职业前十名,其中,男性标签含负面关键词的报道数量前三为教师、护士、司机,女性标签含负面关键词的报道数量前三为司机、教授、护士。这基本符合我们印象中新闻报道会比较强调当事人女性性别身份的职业。

      那么女性是否更容易在负面报道中被冠上性别标签呢?我们又计算了不同性别标签报道中含负面关键词的报道占该性别标签报道数量的百分比。

      (说明:被慧科数据库所统计的负面关键词的并不一定指向被报道的职业者本身,但是我们认为总体上可以认为这篇报道是具有负面倾向的。)

      其中,男性标签含负面关键词报道占比为10.27%,与无性别标签含负面关键词报道占比相当;而女性含负面关键词报道占比则为15.58%,高于前两者。因此可以看出,在具有负面倾向的职业报道中,女性更容易被强调性别身份。

      在前文中,我们通过数据展现了“女性在报道中更容易被强调其性别身份”的现实,但这更多是从标题上分析了性别身份信息所呈现的差异。因此在下文中,我们将选取女司机、女教授、女服务员三种职业作为典型个案,对其报道内文进行了文本分析,进一步挖掘了新闻报道在构建女性形象的过程中的性别差异。

      从下图可见,带有性别标签的“司机”职业报道数量从2015年起总体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2015和2016期间集中出现了数十篇关于男司机和女司机谁更“危险”的报道,可见这一阶段正好是对男、女司机报道争论较为激烈的时期。此后,司机职业的相关报道中含性别关键词报道数量开始波动下降,反映出近五年职业报道中性别平衡意识的觉醒。

      通过对五年来67篇标题中带有男性标签的中文报道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32篇是有关2015年成都男司机殴打女司机事件的新闻,这些报道标题中的“男司机”主要属于区分两位涉事司机的性别信息,其余报道中有14篇的主要内容是男司机醉驾或撞车的行为,8篇是对司机发生事故的统计,5篇是对男司机救助他人的报道,以及剩下8篇对与司机驾驶行为无关的议题的报道。

      而近五年来标题中带有女性标签的报道中,有195篇是关于女司机酒驾或女司机撞车的内容。其中,在102篇报道中,女司机呈现了作为的形象,她们需要他人的帮助来摆脱困境,比如需要帮忙换轮胎等;87篇是对女司机的赞扬,大多是公交车、出租车司机帮助他人的行为;还有58篇将女司机刻画成了“无理取闹”、“嚣张”、“任性”的形象。

      对比发现,司机职业报道在性别形象构建上呈现出较大的性别差异。男性司机的报道在内容上几乎没有塑造出特定的性别形象,大部分都是客观描述,而女性司机的报道则构建了女性司机形象的两大特征:任性与无助。

      作为人们一般认知中因“文化精英”身份而受到社会尊敬的职业类型,“教授”职业报道中的男女报道差异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所选取时间段内,关于“教授”职业的中文报道共有4226篇。整体而言,“教授”职业报道的主题多是较为严肃的议题,报道内容以学术观点输出、研发成果、社会议题探讨及高等教育行业资讯为主。

      然而,34篇标题带有女性标签的教授职业报道所呈现的内容却与整体趋势大相径庭——仅有3篇报道的主题为学术研究成果及科研观点输出,4篇为个人学术经历及获奖表彰的人物报道,其余27篇均为“女教授批抖音神曲”“女教授穿纸尿裤上讲台”“女教授课堂剃光头”等主题,此外,“女教授炒股亏损透支信用卡获刑”这一事件更是喜提6篇不同标题的报道。

      而带有男性标签的教授职业报道仅有2篇,1篇是作为“遭受女律师侵权”的受害者身份出现,另一篇主题为“课堂帮带孩子”,并无太大形象构建的参考意义。

      由此可以看到,带有女性标签的教授职业报道内容大多聚焦于其身为女性的穿着、姿态、举止等视觉的外部特征,较少以该职业应有的学术成就进行标榜,强调主人公的性别身份而非职业身份,具有故意强调调主人公女性身份从而博眼球、吸引流量之嫌,同时也反映了对女性的性别刻板印象及对女教授群体的性别偏见。

      在16篇标题带有女性服务员标签的新闻,共有12篇属于受伤害议题的报道。在这类受伤害报道中,女服务员都是被施暴的对象,且都是被男性施加暴力行为,结局通常是被殴打、甚至杀害。并且,在大多数报道在标题中就会明确将施暴人的性别和服务员的性别标注出来,如:

      “三男一女开房拿不出4张身份证 20岁女服务员拒绝,竟遭一顿暴打”“醉酒男飞踹KTV女服务员,被拘14天”

      分析12篇女服务员受伤害议题的报道文本,有10篇报道详细地描绘了女服务员被施暴的过程,如:

      “这两名男子似乎还不过瘾,径直闯进前台,将小石推倒在地,并在她身上猛踹了一脚,甚至想用前台的鼠标、键盘砸她。从画面上看,当时小石已经失去了反抗的能力。”

      不少受伤害案件的报道会引用公安的警情通报中的措辞,而上述这些对施暴细节的描写显然与此不同。这些文字中不乏文学写作中的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因而非常有画面感,这些细节的披露引起了我们的警惕,这很可能会变成对女性受害方式的变相宣传从而助长犯罪行为。而过于具有画面感的描述和对女性弱势形象的构建,也引发了我们的疑问,这是否是对女性受害者的二次施暴?

      从这三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新闻报道对女性性别形象的构建正如波伏娃所说,“女人不是天生就是女人的,而是变成女人的”。女性在新闻报道中,被赋予了具有性别象征意义的形象,如弱势、被动,这并非女性本身的生理特征,而是女性的社会性别的表现,正反映了社会对女性性别的刻板印象与偏见。

      最后,我们从时间上做了梳理发现情况也并非完全不容乐观,从纵向的时间变化来看,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偏见正在渐渐改善。下图是五年来职业报道数量的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职业相关的报道总数缓慢下降的同时,强调女性标签的报道数量下降幅度更大,而带有男性标签的报道数量并未呈现明显的变化趋势。可见新闻媒体正在意识到并自觉改善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偏向问题。

      性别偏见是国内外新闻报道中都存在的问题,国外媒体制定的相关规范守则中有不少体现了这一要求,比如:

      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的职业伦理规范规定:“避免被民族、性别、年龄、宗教、种族、地理、性取向、身体残障、外貌或社会地位等因素限定框架。”

      澳大利亚媒体道德准则也规定:“不接受任何理由的种族、宗教、国籍、性别歧视。”

      但在中国2019年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7条31款中,尚未涉及报道偏见问题。新华社发布的《新华社新闻报道中的禁用词(第一批)》中虽然提到了报道中一般不有意突出某一类型群体或某一种身份,但并未指明具体的身份类型。

      因此在防止性别偏见的行业规范缺失的环境下,中国新闻媒体在改善报道中性别偏见的问题上更加任重而道远。

      总体而言,当下的新闻报道中确实存在着对男女性别身份的呈现差异,女性在报道中更容易被强调其性别身份,并且在新闻报道对女性的形象构建中,也呈现出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对女性身份的强调。

      女性是社会中的主要群体之一,这些差异会带来对女性的刻板印象与性别偏见,并不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改善新闻报道中的性别偏见问题,不仅需要行业的规范米乐m6官网,更需要整个社会文化对于男女平等的构建。

      数据检索范围:2015年4月9日至2020年4月8日,慧科数据库所搜录的 62家”热门媒体”(参见附录)关于106种职业的报道。

      数据检索关键词:以“记者”为例,检索“记者”得出报道总数,检索“女记者”“女性记者”得出带有女性标签的报道数,检索“男记者”“男性记者”得出带有男性标签的报道数。

      安检员、安全员、按摩师、保安、编导、编辑、裁判员、采购员、测绘员、乘务员、程序设计员、厨师、词作家、代理人、导播、导演、导游、灯光师、雕塑家、发行人、法官、法医、翻译、房地产经纪人、飞行员、风险管理师、服务员、服装造型师、歌手、工人、公关、公务员、公证员、管理员、行政办事员、护士、化妆师、画家、会计、货运员、记者、技术员、加工员、驾驶员/司机、监督员、检察官、鉴定估价师、教导员、教练、教师/老师、教授、经纪人、警察、救生员、军人、咖啡师、勘测员、考古家、科研人员/科学家、客运员、快递员、理发师、列车司机、律师、美容师、秘书、模特、气象员、清洁工、人力资源师、软件测试员、设计师、摄影师、审计、售票员、书法家、饲养员(农民)、调度员、通信员、统计调查员、推销员、外卖员、维修员、文物修复员、消防员、销售员、心理咨询师、演员、养殖员、药剂师/药师、医生/医师、银行业务员、营养师、园艺师、运动员、证券交易员、执法员、制片人、制造员、制作人、种植员、仲裁员、主持人、篆刻家、作家、作曲家。

      -中国大陆地区最具影响力综合性报章:南方都市报(全国版)、羊城晚报(全国版)、新快报、环球时报、北京青年报、钱江晚报、楚天都市报、北京晨报、新民晚报、新闻晨报、东方早报、都市快报、广州日报、现代快报、新华每日电讯、新京报、信息时报、扬子晚报(数字报)、南方日报(全国版)(数字报)、人民日报(数字报)、齐鲁晚报(数字报)、每日新报(数字报)、京华时报、半岛都市报(数字报)、重庆晨报(数字报)、北京晚报(数字报)、北京日报(数字报)

      -中国大陆地区最具影响力财经类报章:经济日报、中国经济时报、中国企业报、中华工商时报、上海证券报、中国经营报、金融时报、证券时报、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商报、经济观察报、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报

      -亚太地区最受欢迎财经类网络新闻:英国广播公司、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BC、时代杂志、福布斯、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商报、经济观察报、证券日报、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日报、中国证券报、The Daily Telegraph、Fortune、、南华早报网、The Independent 、Business Insider US、The Nikkei Shimbun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米乐m6官网米乐m6官网米乐m6官网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400-123-4567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