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经过广泛调研和反复研讨,大众报业集团确立了“先立后融”的内部融合总体思路,采用“升级大众日报客户端,融合海报新闻、齐鲁壹点等其他客户端”的方式,全新上线“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作为集团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主力舰、主平台。
上线一年来,“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建立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运行管理机制,创新党媒客户端运营理念,重塑新闻精品生产策划方法流程,构建“流量和效果说话”考核及评价机制,推出一系列更具市场竞争力的行业性垂直平台,夯实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驱动的技术底座,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了主战场,在全媒体生产传播领域取得新成果。
《全媒体探索》从多个维度剖析“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上线运营一年来的实践探索,为主流媒体的系统性变革之路提供案例借鉴。
《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重大部署。其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首次明确“流量和效果说话”的评价标准,为媒体融合纵深发展指明了新方向、提出了新要求。
过往实践中,主流媒体普遍采用“双路径”策略,既全力“造船出海”打造自有平台,又纷纷借力商业平台“借船出海”扩大影响。“借船出海”虽缓解了传统媒体的渠道困境,却也面临资源整合难题、算法对新闻生产的“隐性规训”以及话语权失衡等风险。如何在新形势下“借船”再出发,成为主流媒体亟待解决的问题。
“大众”新媒体大平台(以下简称“大平台”)上线以来,毫不动摇地两手抓、两手硬,将商业平台作为传播“主战”阵地,构建以“流量和效果说话”为核心的评价体系,以塑强自有账号为起点,突出矩阵传播优势,发挥账号媒体属性,通过大流量平台放大主流声音,收获全国热搜热榜2400多个,全网传播超百亿。
塑造集团立体传播优势随着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和媒体业态相对固化,流量红利日趋消退,主流媒体商业平台账号运营也进入平台期。在此背景下,完成从增量竞争到存量竞争、从覆盖率到触达率的转变米乐m6官网,成为主流媒体“借船”再出发的关键。
2024年2月,“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全新上线。大平台在坚定“造船”的同时,借力商业平台账号入局新的传播格局与媒介生态。在商业平台布局上,为与不同类型商业平台有效衔接,大平台依据各平台特点分别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差异化、细致化运营,全面塑强传播矩阵中各账号的“主战”能力。比如,“齐鲁晚报·果然视频”抖音号坚持将流量意识注入优质内容生产,以情绪价值为内容切入点,在速度、热度、深度、温度四个方面下功夫,制作出一条条爆款新闻视频,吸引超2900万粉丝;“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依托“权威发布”底色,积极与各政府部门等策划投票、答题、竞赛等活动,积累粉丝近2000万,稳居全国省级媒体前列。这些大流量账号的背后,是“大众”新媒体品牌的强势露出。
目前,大平台已形成“一报一平台多端N号”的全媒立体传播体系,涵盖多个央媒省媒平台和商业平台。至2024年底,集团新媒体用户总数6.97亿,有效扩大了“大众”新媒体品牌的影响力。
“借船出海”初始阶段,因为没有先例可循,“摸着石头过河”的粗放式布局在所难免。大平台建设之初也遭遇了类似的问题,集团单个媒体在商业平台表现突出,但长久以来合力不够,大号众多却难以同频共振。
为破解这一难题,大平台以互联网思维主导资源配置,全方位改革与融合发展不相适应的组织架构、管理流程、运营模式和话语体系。通过合理设定内容、用户等考核指标,激发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建立传播分发“链主制”协同机制,将集团各媒体千万级粉丝大号“串号成链、串链成阵”,确保优质内容的触达率。
在微博矩阵的融合实践中,充分发挥“链主”的指挥调度作用,由集团4个微博大流量账号轮流主理,协同集团40余个微博账号,借助各媒体粉丝基础和流量优势,共同围绕大平台优质内容打榜做话题,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握指成拳、集约发展”。
这一创新模式通过主流媒体引导,巧妙利用商业平台矩阵,在分发推送上形成强大合力,产生了全网传播效应,不仅提升了主流舆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也为主流媒体更好地将商业平台“为我所用”提供了思路。
借鉴集团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这一路径,大平台不断强化渠道聚合能力,实现纵向贯通、横向打通。
为聚拢全省传播力资源,大平台采取“省媒拉动带动市媒”策略,试点与市级媒体共建山东省市新闻生产传播一体化平台“石榴+”。以集团旗下头部商业平台账号为“链主”,整合本类别商业平台省市媒体大流量账号,形成矩阵链,强化内容传播和话题创作的全省协同、一体分发。
米乐m6官网
以“行走黄河”大型全媒体报道为例,大平台积极联动沿黄8省、山东16市,集团各媒体参战,组建跨区域、跨媒体采访团,强统筹、强策划,联动作战、协同传播,共刊发重磅原创报道产品220余件,联动沿黄省区近50家媒体协同分发,#行走黄河感受黄河之美#等多个话题登上区域热搜,全网传播量4.9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达11.05亿人,手机上网比例高达99.7%。媒体形态和传播方式正经历深刻变革,进入“大流量要有强引导”的3.0融合阶段。在此背景下,无论是“借船”还是“造船”,关键在于提升“船”本身的能力。特别是“借船出海”策略需要超越简单的内容平移和信息扩音,不断强化媒体属性与引导力。这恰恰是媒体融合创新之路无法更进一步的症结所在,也是大平台寻求突破的关键点。
商业平台的热搜热榜承载着舆论热点和社会诉求。为探索与商业平台热搜热榜联动机制,大平台通过每日30分钟策划会,深入研判网络舆情,实现传播引导内容生产,再以内容加持传播,增强主流媒体议题设置能力。同时,构建传播力提升反馈评价机制,设置大流量传播日榜米乐m6官网、周榜与月度奖励、年度考核深度绑定,全面激活全业务链条的生产活力,夯实新闻宣传和网络舆论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机制。
米乐m6官网
2024年11月,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公开“喊话”张一鸣,在互联网空间引发不小的声浪。账号编辑关注到这一线索后,迅速联动捞舆工作室,推出评论《钟睒睒喊话张一鸣,不止关乎个人》,通联微博平台借势推广,单条阅读量突破120万。
在一系列实战中,大平台持续优化生产流程,并逐渐形成“舆情分析—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分发传播—效果评估——跟进调整”的闭环链条。
要想让“主流”成为“顶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在移动互联网生态中读懂用户,以互联网思维开展议题设置。大平台对账号编辑的要求,就是打造以主流价值观为根基的“主流网感”,更重要的是,从调动情绪入手,讲述主流价值故事。
2024年7月,针对尼山世界文明论坛,账号编辑通过创设话题#向世界说尼好#,巧妙运用谐音双关,有效激发了用户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冲上微博全国要闻榜,线家媒体参与转发。此外,针对山东省委第十二届七次全会,设置#在改革队列前列把山东logo举起来#等颇具网感的话题,有效拉近了与网生代的距离。
新技术应用也是提升传播力的重要手段。新中国成立75周年报道中,大平台推出“老照片新故事”策划,运用AI修复技术重现历史瞬间,为受众带来新奇体验。其中,《青山绿水间再造“好例”》在微信公众号发布1小时阅读量即突破10万,手绘长卷等作品也纷纷登上今日头条、网易新闻热榜和首屏。
走好“流量之路”,更需走好网络时代的群众路线。大平台依托商业平台汇聚的庞大用户基础,充分调动广大网民的创造力与参与热情,将用户生成内容(UGC)与专业生成内容(PGC)巧妙融合,实现“入圈”“破圈”传播,精准触达目标人群。
《“山海相约 顶峰相见” 山东高校天团喊话:等你!》就是这一模式的尝试。2024年高考前夕,账号运营人员借助“众包模式”,发动山东9所高校积极参与,师哥师姐出镜为高考学子送上鼓励与祝福。作品一经发布,便引来高校账号助阵,大批学子互动留言。抖音话题#为家乡高考学子打call#攀升至全国热榜第4名,吸引了5697.9万人在线观看。微博话题#山东高校天团喊线万阅读量,视频观看量超100万。
这一模式不仅满足了用户在新闻生产中的参与感,还克服了单一主体传播的局限性,形成了强大的叠加传播力和影响力。对于大平台而言,也充分发挥了主流媒体权威性、公信力优势,使话题更有公共性,彰显了主流媒体在促进年轻人成长方面的价值引领作用。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向纵深推进,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推动自有平台与商业平台一体联动、相互支撑,最终目的是利用“借船出海”的积极作用,赋能新型主流媒体建设,不断提升“造船出海”效能,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没有用户的媒体就谈不上影响力。当前,主流媒体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将在商业平台积累的内容优势、用户流量聚合到自有平台上。
大平台上线以来,通过技术攻关、考核激励等手段努力做好导流这篇大文章,把集团各新媒体账号在微博、微信、抖音、今日头条等外部商业平台的巨量传播数据引流到大众新闻客户端上来,即将商业平台的公域流量转化为自有平台上的私域流量。以微博为例,大平台发布稿件《捞舆 钟睒睒的“响”与张一鸣的“不鸣”》后,通过将端内链接分发至微博,引流微博用户阅读量逾100万。
这些发布于各商业平台上的话题稿件,在提升大众新闻的内容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反向带动客户端内内容流量的逐步增长,进而实现用户黏性的进一步增强。
为进一步在商业平台打响“大众”新闻品牌,各平台账号还充分借助平台数据画像,深度分析账号粉丝特征,进而从用户个性和需求两个层面做好用户的深度运营。
在激活留存用户方面,强化与用户的情感连接。比如,利用微博平台用户体量大、互动性强的特点,“大众新闻-大众日报”微博常态化开设《众众点歌台》栏目,每晚固定时间推出,响应网友点歌请求。网友通过媒体平台与偶像歌手实现了另一种连接,粉丝获得满满的情绪价值,点播的热门歌曲、明星歌手也为平台账号打开了新的流量入口。
在拓展潜在用户方面,平台账号依托党媒政务资源优势,开展特色内容直播、互动答题等活动,更精细垂直地实现用户运营,继而培养出更优质、更具黏性的用户。比如,通过大数据技术赋能,“山东政事”微信公众号开展“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评选”“山东省省直机关2024年度为民服务质效如何邀您评一评”等,“大众日报”微信公众号则与全面建设清廉山东联席会议办公室等部门合作,在“端”“号”同步开展知识竞赛答题活动,设置抽奖等互动环节,3场活动吸引20多万用户参与,实现了粉丝的有效转化。
主流媒体越往后发展越不是以内容生产作为影响社会的方式,只有扮演作为模式、作为引领、作为底线、作为整个传播环境平衡者等新的角色,才是主流媒介应该做的事情。而这种新角色和新功能的挖掘,必将促进媒体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
2024年8月2日起,大众新闻客户端创新推出《开屏见“好”》栏目,聚焦山东好人好事,讲述精彩山东故事。自栏目上线以来,不仅探索出了一条联合共建的生产路径,也获得商业平台、公益组织等多方关注,相关微博话题频上热搜,全网传播量达到1.6亿。在推动暖新闻、正能量网上传播的同时,大平台注重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用户体验场景,携手社会各方力量举办2024山东正能量融合传播暨《开屏见“好”》线下百期特别推介活动。会上,与阿里公益“天天正能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抖音、百度、新浪微博、腾讯、快手等商业平台成立山东网络正能量传播联盟,共同传递爱心与美好。
从实践看,这种主流媒体与商业平台的“强强联合”,不仅能更好地实现双方功能性互补,还可以推动媒体内容增长、品牌提升米乐m6官网、经营赋能和团队进步。
(代玲玲:大众日报客户端运营中心副主任,“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流量运营工作室主任;张艳、朱若瑾、李秋悦:“大众”新媒体大平台流量运营工作室编辑)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5年1月号,原标题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借船”如何再出发》,参考文献略。